思政资源库

思政资源库

类型教育视阈下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原则与路径

资料来源:节选自《机械职业教育》2024年第3期    时间:2024-05-23 15:29:40   浏览次数:

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原则(一)坚持方向性

第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培养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技术技能人才。第二,坚持正确的主次关系,课程思政不是思政课程,专业课程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技术技能的主阵地,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承担协同育人的功能,要恰到好处、点到为止。

(二)突出职业性

第一,课程思政目标要有职业特色,高职院校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根据职业岗位需求培养直接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专业人才,专业课程的育人要全程围绕促进高职学生的职业成长展开。第二,课程思政内容要有行业特色,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设置具有明显的职业导向,既要深入发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满足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的共性思政元素,又要有针对性地凝练专业课程中富含的满足高职学生职业发展需要的行业思政资源。

(三)注重实践性

第一,课程思政过程要紧抓实践。高职教育培养的是能解决一线职业岗位实际问题的学生,要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课程的教学项目来源于实际工作岗位的典型任务,教学过程紧密对接生产过程,而且《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实践课时要占总课时一半以上”,专业课程的实践育人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第二,课程思政效果紧依实践。虽然普通高校的课程思政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是高职教育是不同于普通高校的教育类型,目前还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以汲取,还需要在“理论—实践—理论—实践”中大胆探索。最后,高职院校的生源相对复杂,教师必须结合学院的实际、学生的实际,将对学生的隐性思想道德教育付诸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提升专业课程思政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一)自上而下整体设计,形成系统化的课程思政指导方案

首先,根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高职院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分级、分类、分步形成自己的可实施指导性文件;以学校党委为核心,成立课程思政领导小组,建立领导机制和运行机制,做好顶层设计。要注意加强统一部署、统一规划,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目标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纵向贯通。其次,坚持“育人为本,以德为先”,各专业结合自己专业面向,完善能体现德技并修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注意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共基础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横向融合,确保育人目标的同向同行。最后,紧扣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将专业育人目标细分、细化到课程群,充分发掘、整合课程群的思政知识点,修改完善课程标准,确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思政目标。要注意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内容以技术技能培养为主线,使课程思政有机融入,不能喧宾夺主。

(二)组建“1+N”教学团队,打造强有力的课程思政师资队伍

一是组建“1+N”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其中“1+N”指的是以1名专业课程主讲教师为主,N名“专业课程非主讲教师+企业兼职教师+思政教师+辅导员老师”为辅。团队成员分工合作,明确定位,专业课程主讲教师是第一责任人,谁主讲谁负责;专业课程非主讲教师,是教学团队成员,也是团队中坚力量,全方位参与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企业兼职教师是团队重要成员,承载职业素养、行业精神、企业文化等思政元素的落地;思政教师是团队课程思政的指导者,全程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把控课程思政的正确建设方向;辅导员是团队课程思政的协作者,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监督和提醒学生,实现课程思政效果的巩固。

二是加强教学团队成员自身政治素质,特别是要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提高非党员教师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采用“党员教师帮带非党员教师”“定期集中培训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网络自学与现场交流相结合、理论学习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等形式,重点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法治知识、人文素养、心理健康等内容的学习,同时通过下厂顶岗,亲身体会企业实际工作中的职业精神和行业规范,促使教师课程思政内在驱动力的形成。

三是加强教学团队成员思政能力的提升,主要包括课程思政资源的发掘能力、课程思政内容的融合能力、课程思政方法的创新能力等。树立全员思政意识、激发全员育人动机,从学校层面、院系层面、专业层面以及团队层面出发,通过组织课程思政专题培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课程思政精品案例观摩、课程思政主题研讨交流、课程思政作品团队打磨等系列活动,让专业课程教师真正有效参与课程思政,对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程序、方法、策略做到心中有数,不断探索、实践、总结、反思、改进,从而实现育人能力的突破。

(三)挖掘“5+X”思政元素,整合立体化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

一是挖掘“5+X”思政元素。“5+X”指的是以《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五大类典型思政元素为主,兼顾若干行业、企业、地域等所特有的思政元素,分门别类地从理论环节到实践环节,对每个知识点、技能点深入剖析,确立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育人目标。挖掘出隐含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法治知识、职业道德等五大类典型思政元素,同时也挖掘隐含的行业(企业)精神和文化、地域精神和文化等,把政治元素、人文元素和职业元素融入课程思政内涵。根据高职院校不同的专业、学科特点,各类思政元素的比例侧重略有不同。

二是在尊重专业课程知识体系、技能体系相对完整的基础上,厘清、整合所有思政育人元素,进一步创新教学设计,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技能有机融合,探索课程思政教学载体。课程思政教学载体的选择、来源可以多样,可以来自知识理论,也可以来自实践项目;角度可以多样,可以是正面案例,也可以是反面教材;切入点可以多样,如依托国家战略关于行业的重点发展方向,例如一带一路、军民融合、航空强国、集成电路等,或依托行业的典型人物,如大国工匠、革命先烈、职业榜样、劳动模范等,或依托行业的典型案例,如“中国机长”、“中国女排”、疫情防控、中美贸易战等。

三是开发具有思政元素的专业课程教材,搜集思政教育与专业学科相融合的资源素材,共建共享线上线下一体的专业课程思政资源库。根据实际工作岗位群所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等职业能力,对课程内容进行科学分析、筛选、排序,从立德树人角度开发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专业课程教材。建设思政经典、国家战略、时政要闻、社会热点、人物楷模、学科专业、行业文化等资源模块,同时动态更新以保持专业课程课堂的思政新鲜度。搜集链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学习强国、新华思政等学习平台的优质课程思政资源,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景区合作对接,保障线上线下课程思政资源的供给。

(四)紧扣“3+Y”融入策略,探索多样化的课程思政融合方式

一是课程思政精准化。借助调查问卷、课程学习平台大数据分析等手段精准识别高职学生的个性需求,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确立的课程思政目标,凝练专业课程群挖掘的思政元素,选准思政元素与教学过程的契合点,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将价值塑造内容精准供给学生,实现课程思政的目标精准、内容精准、方式精准。

二是课程思政生活化。关注身边的社会热点,从贴近生活的典型事例出发,用专业化眼光分析社会现实,用生活化语言诠释抽象理论。专业课程教学中在合适的时间节点用恰当的话语转换技巧将思政元素糅合进来,使学生在故事的讲述、案例的分析或完成某个训练任务的过程中自然地产生共鸣,实现政治认同、情感认同及文化认同,让专业课程的思政变得亲近,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感受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

三是课程思政情境化。依托“3+Y”情境,将思政元素巧妙融入各环节。“3+Y”指的是以校内专业课堂、专题教育、社团活动为主,校外社会实践、下厂实习、顶岗实践、网络课堂等为辅。思政元素的融入要润物无声,要利用高职学生喜欢实践动手的特点,采用案例引入、问题导向、任务驱动、角色体验等方法和项目教学、实验实训、专题讲座、志愿者活动、暑期下乡、顶岗实习、云端课堂等形式创设情境,让课堂教学成为专业课程思政的主渠道,校内实践成为专业课程思政的延伸,校外实践成为专业课程思政的延展,网络课堂成为专业课程思政的补充,充分发挥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和第四课堂的实践引领作用。

(五)坚持“3+Z”评价原则,实施多元化的课程思政效果评价

一是课程思政评价应与专业课程评价相结合。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特殊性,思政元素来源于专业课程,又融入专业课程。课程思政的目标、内容、载体和方式等完全嵌入专业课程教学,思政效果评价也应与专业课程评价融为一体,不能相互割裂。专业课程的理论考核、技能考核均应涵盖课程思政考核内容,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效果在完成笔试、项目实施、总结汇报和经验交流等过程中显性或隐性地体现。

二是课程思政评价应是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课程思政的隐性思政教育功能,是渗透专业课程教学而存在的,但课程思政的效果直接体现在学生的一言一行,效果评价既要关注其成长结果又要关注其成长过程,且实施“3+Z”多元化评价主体。“3+Z”指的是以专业课主讲教师、辅导员、学生为主,非主讲教师、企业兼职教师、第三方等为辅。评价主体主要是专业课程主讲教师、辅导员,侧重向学生反馈和供教师反思,过程评价主要是形成性评价,贯穿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结果评价主要是总结性评价,包括项目模块完成的总结评价、课程期末的总结评价等,前者可由专业课程主讲教师、非主讲教师、学生完成,后者可由专业课程主讲教师和非主讲教师、思政教师、辅导员、企业兼职教师或者第三方完成,侧重课程思政的目标达成,可以是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呈现。

三是课程思政评价应是阶段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立德树人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专业课程思政守好的是一段渠,承载的是协同育人任务,其育人的效果既有阶段性又有持续性的特点。其一,在经过专业课程的若干项目模块和整门课程的学习之后,学生的思想启迪、学习能力、职业素养、工匠精神和劳动态度等应有所加强,课程思政的阶段性效果在学期结束时应有所体现,可以开展阶段性评价。其二,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效果的某些方面需要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场合才能凸显,如各类竞赛、社团活动、社会实践、下厂实习、顶岗实践、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反馈、突发紧急情况的处理等,效果的评价具有一定的持续性,需要实施发展性评价,但评价标准与阶段评性价评价标准不同。


版权所有:伟德国际1946源自英国(中国)有限公司-搜狗百科 —— 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