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教学工作坚持“把握主线、深化改革、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思路,全面落实学校各项教学工作安排,以中国特色高水平院校和专业群建设为核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全面推动思政课程建设。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主渠道作用。以思政课名师工作室为引领,提升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积极开展和参加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组建专门教师团队,建设1-2门混合式课程,打造符合实际需要的金课。
2.着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健全课程思政建设支持机制,明确课程思政成果的相应待遇。充分发挥学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作用,开展专题培训,确立专项课题,形成特色模式。以现有省级、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示范团队为重点,着力打造示范典型。举办学校课程思政竞赛。
二、扎实推进“双高”建设
3.强化国家“双高”过程管理。根据项目进度安排,进一步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协调配合、细化分工,加强沟通与衔接,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和建设质量。完善专题网站和工作简报,及时公布“双高”建设进度和典型经验。统筹好2022年中央和省级职业教育专项资金使用计划和绩效填报工作。
4.迎接国家“双高”中期验收。依据国家“双高计划”《绩效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研讨填报学校建设数据、绩效指标和各项信息采集表,梳理“双高计划”中期建设成效,形成学校和专业群在“高”“强”“特”方面的核心成果,同时查摆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解决。
5.启动第二轮省“双高”建设。遴选建设专业群,明确建设目标和任务,组织撰写建设方案和建设任务书,确定标志性预期成果。制定学校省“双高”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根据建设项目任务安排,明确各级工作职责,细化任务分工,层层落实责任,确保完成年度建设目标。
三、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6.启动OBE3.0阶段工作。落实《成果导向学习成效评价(3.0版)实施方案(2021-2023年)》任务,建立改革任务清单。每个专业至少确定一门课程进行改革试点,落实多元评价模式、方式与标准,形成不同类型课程的评价要点、评价重点与评价方式,由点到面推进教学成效与学习成效评价改革。
7.组织修订教学文件。落实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突出成果导向教育教学改革特色,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核心能力,组织修订(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大纲和教案,规范教学文件,凸显“龙职”特色。
8.提升专业和课程改革建设水平。继续做好电气自动化技术等3个专业国际工程技术教育认证中期复核工作。完善“龙职”专业认证标准,出台学校《专业认证工作方案》。从质量提升和督导评估的角度,选择2个专业开展校本专业认证试点,组织评选一批OBE示范课程,打造改革样板。
9.正式启用OBE智慧教与学系统。将全校所有专业、所有课程、所有教师纳入系统管理,教学文件开发从线下转化为线上。采集课程实施过程中课堂交互数据及学生学习行为数据,实时动态呈现课堂教学情况,通过统计数据检验人才培养工作成效,促进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四、不断加强教学质量管理
10.创新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继续实行校院两级督导聘任制,严格执行督导工作管理办法,优化督导队伍人员数量、结构。修订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办法及四方督导评价标准,推动成果导向教学改革,形成常态化的督导工作运行机制。落实全体专任教师成果导向教学开放课活动。
11.加大教学信息反馈与落实力度。加强学生信息员队伍建设和管理,发挥学生质量主体作用,服务学生学习和成长发展。做好教学督导、学生信息员、教学质量检查等信息收集、整理、反馈工作,强化跟踪落实和改进。加强教学过程质量督导检查及听课笔记检查等专项检查工作。
12.完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信息化建设。完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模块功能,实现学生、二级学院、教务处、督导等评价主体在线评价功能,完善评估数据的监测、导出、分析及应用等功能开发工作,为学校质量管理提供数据化支撑,服务于学校教学质量决策。
五、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
13.积极推进合作项目建设。按照“双高”等重大项目进度安排,加快受疫情影响的项目建设进程。组织开展示范性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示范性职教集团(联盟)、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建设。
14.开展多种形式校企合作。与行业知名龙头企业合作,建设符合实际需要、具有鲜明特色的校企协同育人学徒制。联合优质企业,共同开展企业订单冠名培养,开展项目建设,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开展现有产业学院建设,深化拓展建设内容,积极推进新建、拟建产业学院的项目建设。
15.完善技术服务激励机制。修改校企合作相关管理制度,促进校企合作健康发展。落实《学校横向技术服务与培训工作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教师技术服务激励机制,提高技术服务协同创新能力。推进技术服务资金到账规范化管理,形成长效评价激励机制,促进提高教师技术服务创新能力。
六、持续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16.启动“百名未来教育家培养计划”。按照自愿申报的原则,面向校内各专业(课程)遴选一批优秀的中青年教师,开展有关现代教育理念、团队建设、“三教”改革、专业技能、教学研究等方面的系列培训,全面提升政治素养、理论水平、教学能力、专业技能,培养100名左右“未来教育家”。
17.加强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以省级、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为重点,明确团队建设目标与任务,全面加强业务指导,支持团队提升模块化教学设计实施能力、课程标准开发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辐射带动全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18.创新教师教学能力比赛机制。设立学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总教练”,支持优秀教师跨专业、跨学院、跨学校组建教学能力比赛团队,进行项目式、针对性强化训练。组织参加教师教学能力各级比赛,赛训结合、以赛促教,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19.加强科研团队建设。结合学校重大项目推进,遴选项目参与人员和研究能力突出教师,组建科研骨干团队,提高集体科研和团队攻坚能力,组织开展科研攻关,面向当前职业教育热点,研究高等职业教育和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引领伟德官网科研工作上层次、上水平。
七、切实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20.加强日常教学管理。严格教学秩序管理,加大对教学进度、课堂管理的监督检查,对违规违纪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严格外聘教师管理,落实外聘教师试讲、备案、合同管理等要求,严把外聘教师教学质量关。研究修订教室管理制度,保证教室管理严格有序。
21.注重学生技能培养。继续开展好学生兴趣小组等活动,积极承办省级学生技能大赛,为进入国赛的队伍提供专门支持,激励师生在国赛中取得新突破。持续改善实训条件,重点打造一批生产性实训基地和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全面推进工业机器人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
22.全面贯彻岗位实习要求。认真落实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精神,把实习作为必不可少的实践性教育教学环节,持续加强规范管理,严格遵循1个“严禁”、27个“不得”底线和红线,落实好实习单位考察、实习协议签订、实习保险、实习管理、实习备案等要求。
23.不断规范各类生源教学工作。统筹学校教学资源,切实做好高职专科、高本贯通、中高职贯通、专项扩招、中职学生的教学工作,落实国家相关文件精神,分类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发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优势,确保日常教学工作平稳有序、保质保量。
八、推动建设优质教学资源
24.打造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以创建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为目标,汇聚校内外优质资源,助推现有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提档升级,带动提升学校课程建设和应用水平。继续组织开展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立项、中期检查和终期验收等工作,扎实推进课程资源建设。
25.积极推进精品教材建设。落实教育部《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和《黑龙江省职业学校教材管理实施细则》精神,组织推进国家级、省级优秀教材和“十四五”国家规划教材建设,做好教材编写、教材审核、教材选用、教材备案等工作,提高教材建设与管理水平。
九、整体提升教学工作水平
26.继续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规范试点证书管理,继续推进“课证融通”,鼓励相关专业调整课程结构,完善教学内容。优化实训室软硬件设备配置与管理,设立充足的实习工位,选派教师进修培训、增加考评师数量,提升证书培训质量,提高证书获取率。
27.加强科研管理。以课题研究推进教学改革、升本、“双高”建设等重点工作,发挥科研课题对于学校重点工作的引领作用,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组建优秀科研团队,精选研究方向和内容,准备申报国家级教育科研课题。做好各类课题立项、结题工作,提升课题研究的实践价值。
28.做好体育工作。组织、筹备第九届学校田径运动会,按时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不断提高体育课教学水平,引导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严抓体育运动队日常管理,做好各项体育赛事的准备工作,争创佳绩。
29.加快智慧图书馆建设。启动超星lSP图书馆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实现与校园“一卡通”无缝对接,提升图书智能服务水平。强化数字资源管理工作,确保图书馆数据库、网络系统的适时更新维护和数据安全完整、畅通有效,确保图书馆管理系统等硬件设备正常运行。
30.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工作。按照双高年度任务安排,启动师生信息素养提升、数据质量管理、统一身份认证等项目建设。做好网络安全及运维工作,保障全校教学用网流畅。依托“龙职数据研究中心”配合业务部门,推进各业务域数据分析工作,为学校各类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31.优化教学部门目标管理考核工作。聚焦高质量发展、打造高水平标志性成果,进一步挖掘凝练关键性特色指标,力推承担或申报成功教育部主办的重大项目、取得的国家级荣誉,引导教学部门争先创优,保证学校党委确定的工作目标顺利实现,促进各项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