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是电类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电路理论与技术应用极为广泛,发展也非常迅速。随着对电路课程理论与技术日益重视,对该课程也提出更高、更宽的要求。《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刻不容缓。《电路分析基础》课程建设的目标是:提高教学水平,争创学校重点课程,厚基础知识培养,以使学生的素质、知识能力结构适应社会需要,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有较大提高。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学生分析、理解和综合判断能力。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为学习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专业课建立了必要的理论基础。为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打下基础。
一、正确认识课程性质和特点,确定课程建设指导思想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其主要内容是电路理论与技术学科中已经成熟的并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技能。随着科技发展,这些内容也随之变更,并不断补充新知识、新技术,从而课程内容有了新的内涵,从学生能力培养来看,应是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能实际应用的课程。
课程建设指导思想是:加强基础理论教学,使学生打好宽广基础;适当提高起点,不断更新内容,尽快反映本学科的最先进技术;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性环节,注重应用性;采用先进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基本素质训练,重视学生各种能力培养。
课程特点是理论性较强。对于预备知识,不仅要求有清晰的物理概念,而且要求有较扎实的数学功底。电路课程逻辑性较强,许多章节展示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假设、论证、推理、归纳、结论,无不使学生得到科学研究的训练,这对于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课程实验采用分层次模式,自拟性、综合性实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
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来看,现行《电路分析基础》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都存在较多问题:
(1)课程内容过分注重系统性,并与前后有关课程有重复和脱节之处;内容的重点在成熟和传统的内容上,而对发展和探索的内容反映太少;着重单元电路的分析;理论联系实际不够,不会学以致用。
(2)《电路分析基础》课程随着学科调整,所支撑的专业越来越多,各专业对电路基础理论与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重视,对《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愈加重视。《电路分析基础》课程如何适应众多专业的不断变化发展的需求,就出现了一些矛盾,如继承与更新、内容多与学时少、点与面的矛盾等。
(3)实验内容单簿,深度不够,综合性、趣味性、实用性实验太少。
(4)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重灌知识轻能力培养。
为此,开展“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为:
(1)电路课程内容和体系的研究。使教学内容具有基础性、应用性和先进性。
(2)加强实践环节,改造实验内容。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研究目标:通过在电子信息学科的试点,构造面向21世纪人才培养需要的高职院校电路分析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及于此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主要特色:加强理论教学,使学生打好宽广基础,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当提高起点,不断更新内容,采用先进教学手段,该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各种能力培养。
要解决的问题: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处理好传统内容和下现代内容的关系,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团队